机械-药品包装发展
加入WTO后,随着科技不断进步,人类对健康的关注和环保意识的增强,药品包装也正沿着环保、安全、人性化的方向发展。 阔别“白色污染” 使用后的包装材料作废物处理时,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。特别是在ISO14000标准生效后,环境保护包装的开发更成为各企业必须重视的工作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,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。ISO组织对此非常重视农村宅基地拆迁多少钱,提出了环境管理体系概念,并出台了多个国际标准,支持环保工作。其中,促进污染物全进程控制是ISO14000标准的重要内容之1。 来自药品包装的污染主要是带有病毒的“白色污染”。对这个问题,已开发成功的新型可降解包装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1些问题,但对药品来说,如果更换包装材料,最少须进行动期3年的稳定性实验,可见这1工作还任重道远。 对制药企业来说,他们也要求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,选用较便宜的纸板,采取部分可回收再用的原料,以降落本钱。固然,这样做的条件是包装的性能不变,消费者从包装中获得的感官享受也不能打折扣。如此高的要求,还需要包装企业多动动脑筋。 保障用药安全 “将药物放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”这样的字样,消费者早已不陌生了;避免儿童误食的安全药盖也已问世。更有国家通过立法管制所有泡罩包装的药物,由于此类药品的包装与许多糖果的包装类似。这类种做法都是为了保障用药安全,避免悲剧的产生。 而业界也想了很多办法,通过精心设计药品包装,并配合1定的技术,保护消费者。如1种利用于玻璃瓶上的标签,自动粘贴的标签从1角拉开后,可以看到折页式小册子,重新折叠可恢复原状,仍然粘贴在玻璃上。这类设计可避免出现时间1长,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药品名称和用法的状态。 在印度,药品胶囊不再是单1的色采,而有了丰富的色彩选择?绿色、橙色或其他色采,这样在召回时操作更容易,同时便于不识字的人和没法阅读小号印刷字的人们服药。 在欧洲,特别是英国,正倡议所有药品的包装应当以同1的情势或数字组合附加1些必要的信息,便于患者或卫生专业人员快速地取得药品及剂量的详细信息。与此同时,将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的趋势愈演愈烈,这就要求药物包装上的标签和用药指导比过去更加详细清楚,方便患者自行了解相干信息。 还有1种包装设计的趋势是在提高药品的稳定性上做文章,这就是环境调理包装。这类包装可以使包装内的气体状态产生变化,长时间地保证被包装产品的质量。例如,封入干燥剂(吸氧剂)的包装、空气置换包装等。这些包装通常能更好地保护药品,延长药品的保质期。 环境调理包装所用的干燥剂、吸氧剂等应根据药品的物性来使用,1般有氯化钙、硅胶等,这些物质不会与药品产生反应而使药品失效或改性。 为方便配药合法建筑被强拆赔偿标准,减少配药过失,医院对包装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,包装应具有准确计量的作用,即少计量包装。少计量包装包括具有计量功能的包装材料(如软管中的少计量软管)和1次性用量包装,后1种更加常见。如复合材料的开发和灭菌包装技术的发展,能有效地保证液剂和固体剂1次用量包装的准确性,1次用量包装是药品生产厂在药品出厂前按常规药方的剂量进行包装。美国已于1990年普及了1次用量包装盖好的违建房能强拆吗,英国现在也有55%的药品采取1次用量包装。 关注使用者需求 人性化设计观念的实质,就是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轴心展开设计思考。药品包装除需符合1般商品包装要求外,还应更多考虑药品本身严格的质量要求及患者的特殊生理、心理需求。 现在,诺和诺德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不断改进他们的胰岛素注射装置,他们的目标是即便是身体很衰弱的老人也能够轻松使用。而针对老年人专门设计的易开启药瓶也早已问世,这些设计都突出了人性化的特质。小小药瓶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和关注,符合目标群体的品位和生活方式,增加了药品的可信赖度,能更容易地被患者所接受。 在医院里,医护人员工作繁忙,如何帮助他们减轻工作负担是值得业界关注的1个问题。好的包装能帮助他们解决大问题,1方面确保病人安全,另外1方面又方便医护人员工作。例如,1支长形消毒液的包装,内含液体和海绵,用指头按压1端时,指定的1点便会开启,方便在实行手术时进行消毒工作。转载自:世界经理人情报